行业资讯

合肥市四送一服专项行动科技成果资源库申报流程要求征集 实现成果转移转化

文字:[大][中][小] 2021-7-8  浏览次数:1521

关于合肥市四送一服专项行动科技成果资源库申报流程要求征集如下,请大家做好相应准备!以下也为大家详细盘点了关于2020年部分成果(项目)汇总,有遇到不懂的地方都可以免费咨询小编将为你在线免费解答指导!

政策专人免费指导电话:19855109130(可加v),0551-65300586

 

为做好“四送一服”专项行动产学研对接工作,更好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步伐。市科技局面向高校院所广泛征集、整理了近两年应用型科技成果,形成了《合肥市“四送一服”双千工程科技成果(2019-2020年)及专利资源库》,现予以发布。

各有关单位可根据自身发展需求,与我们联系对接,引进创新型项目,实现成果转移转化。

 

2020年部分成果(项目)汇总表

序号

成果(项目)名称

发布单位

技术领域

成果(项目)内容简介

1

便携式通航北斗导航接收终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肥创新研究院

航空航天

面向我国通航产业未来发展需求,开发基于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高精度、高动态便携式移动导航终端。产品集成导航、通信、多功能显示,气象信息、航图切换等多项功能,为直升机、小型客机、私人飞机等提供自主可控,定制化的导航解决方案。产品可以和固定机载设备连接,接收空中防撞(TCAS)、近地警告(GPWS)、航空气象、航空交通、航空电台等信息,自主分析并向飞行员或者机载设备提供情报,辅助飞行决策。
产品核心部件国产化率100%。产品集北斗RNSS+RDSS功能于一身,RNSS采用国产多频高精度RTK 定位模块,测量精度准确可靠。 RDSS采用国产高集成度模块,可完整实现RDSS定位、通信功能,通信成功率高。
产品嵌入式软件系统自主可控,搭载国际领先的嵌入式GIS平台、国内领先的导航定位算法、先进的合成视觉技术、成熟可靠的数据库后台、以及高精度航图数据。

2

钙钛矿量子点背光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肥创新研究院

新材料

采用自主开发的颠覆性原位制备技术,开发出新型无镉钙钛矿量子点背光膜PQDF,具有更低成本,更高亮度,可提升显示器色域至110%NTSC以上。适用于液晶显示器,可替代现有扩散膜,实现高色彩纯度、高对比度、低功耗、防蓝光等效果,可用于直下式、侧入式、miniLED等背光类型。产品包括绿膜(量产)、钙钛矿红绿复合膜(开发中)、钙钛矿红绿复合扩散板(开发中) 、用于手机的超薄绿膜(开发中)

3

大型仪器设备公共服务平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肥创新研究院

高技术服务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大型仪器设备信息管理系统支撑的资源共享与互操作平台。平台包含价值上千万的多种大型仪器设备并不断更新,坚持“以科研服务为宗旨、资源共享为主线、技术引领为核心、提升技术能力为重点”的原则,着力打造尖端仪器设备功能平台,发挥核心技术的推动作用。面向省内各类型的科研院所以及汽车、家电、光电显示、电子电路、机械等重点产业。

4

激光制备抗菌功能表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肥创新研究院

先进制造与自动化

利用超快激光在医用材料表面制备复合微纳结构,获得抗菌表面,已实现对大肠杆菌等常见细菌抑菌率90%以上,杀菌率45%以上。在医疗设施、食品加工、制药机械、水处理、公共卫生、高档酒店等对环境有抗菌清洁有要求的多个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市场规模近千万元。

5

激光制备表面微纳减反结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肥创新研究院

先进制造与自动化

利用超快激光在多种材料如硅片和金属等表面加工微纳结构,使表面在可见光谱范围内的反射率显著降低60%以上,光吸收显著增强一倍以上;具有良好应用前景,市场规模近千万元。

6

拉曼光谱增强快速检测技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肥创新研究院

先进制造与自动化

采用超快激光制备微纳结构,实现拉曼和荧光光谱双增强,最低检测浓度范围10-7-10-12mol/L。目前市场上基体价格300元/片以上,本技术成本数十元。在疾病检测、食品添加剂检测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市场规模近千万元。

7

激光微结构超疏水自清洁表面技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肥创新研究院

先进制造与自动化

采用新型激光加工技术,无需任何后处理工艺即可快速得到超疏水金属表面,实现自清洁抗结冰等功能,有效时间超过120天,低温延迟结冰8h以上。

8

激光微结构金属-非金属异质连接技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肥创新研究院

先进制造与自动化

利用激光精密加工技术在金属(钛合金、不锈钢等)和非金属(高分子塑料及纤维复材)连接界面形成互锁结构,接头强度达46MPa以上,是现有连接技术的数倍强度。

9

LED/OLED 散热器件激光制造技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肥创新研究院

先进制造与自动化

电子元器件散热是其应用瓶颈,全球电子产品热管理市值2021年达147亿美元。利用超快激光制备复合散热器,有效提高周围空气流动速度,降低热阻、增大对流散热面积,实现光电器件有效散热。本技术使器件运行温度降低20-40%,稳定性提升60%以上。

10

激光打磨技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肥创新研究院

先进制造与自动化

利用激光辐照作用下材料表面快速熔化-流动-凝固的过程降低表面粗糙度,实现复杂曲面粗糙度降低和打磨效果。金属构件降到Ra 0.1 μm以下,抛光效率可达400 cm2/h以上。

11

激光清洗技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肥创新研究院

先进制造与自动化

利用激光精确快速去除多种材料表面氧化层、陶瓷涂层、难去除金属粘结层、油漆、锈污、化学涂层等污染层,厚度范围微米至毫米,确保基体材料无损伤,清洗效率达几十至几百平方米每小时。通过开发激光-机器人和手持式激光等清洗设备,实现近/远距离大面积平/曲面三维清洗。

12

交通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平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肥创新研究院

电子信息

1、道路交通状态可视化交互系统,实现数据预处理、多源数据融合、实时交通状态分析、短时交通状态预测等功能。
2、城市智能信号控制评价与优化系统,实现道路通行状态研判、信号控制效果评估、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案优化、干线绿波等功能。

13

高速公路警用无人机监测平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肥创新研究院

电子信息

利用无人机机动性强、观测范围广的特点,以六旋翼无人机为载体,集成30倍光学变焦高清云台相机、喊话器、LED显示屏、照明设备等,实现对高速公路交通状态及事件的实时监测和对高速公路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调度,能够为解决大范围高速公路安全管控提供有效的手段。平台主要包括高速公路交通信息采集系统、无人机智能化管理与调度系统、高速公路交通状态监测与应急指挥系统。

14

面向可穿戴应用的AI芯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肥创新研究院

电子信息

蜀山901芯片是北航合肥微纳中心首颗自主研发人工智能推理芯片,在架构选择上使用自研AI engine加速单元和32位低功耗MCU,软硬件协同,从而实现高可扩展性。

15

五指康复训练机

合肥工业大学

先进制造与自动化

所研制的五指康复训练机能够实现脑卒中患者五指运动训练,包含主动训练、被动训练等训练方式,并且可以结合我们的肢体状态检测与评估技术进行更为智能化精细化的康复训练策略制定与调整

16

肢体状态信息检测与评估技术

合肥工业大学

其他领域

所研制的肢体状态信息检测与评估技术包含脑卒中患者或正常人的肌肉状态信息检测、关节运动信息检测、肌肉疲劳和肌肉痉挛状态检测及对应的疲劳程度和痉挛程度评估。

17

校园安全监控预警与应急演练项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

公共安全

    本项目建立校园安全监控预警和应急演练系统,实现校园安全监控管理一张图、数字化校园安全管理平台,主要采用物联传感技术、5G、网络通讯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视频传输技术、访问控制技术、云存储、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等高新技术,该系统具有人脸识别、访客控制、安防视频监控及人工智能事件行为分析、图像火灾探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监测、车辆识别监控、应急管理演练等系统,非安全行为提前预警、突发事件报警,实现安全关口前移和报警联动。进一步健全校园安全防范机制,通过人防、技防、物防相结合,为学校提供一套人性化、操作方便、安全先进可靠校园数字化安全监控管理平台,同时建立消防和防爆、反恐、地震模拟演练,提高学生和教职工安全应急技能和意识。
核心技术主要有:
(一)可疑人及异常行为识别技术
针对校园内外可疑人及异常行为识别问题,构建动态环境人脸特征模型、异常行为模型;开发深度学习算法,提升动态人脸识别对比准确率;优化双目立体视觉技术,研究人员密集场景下可疑人异常行为快速准确识别预警技术,重点研究学生非安全行为检测,如摔倒、欺凌、越界攀爬等。
(二)消防远程监控技术
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技术,实时监测前端消防设施状态、进行早期预警报警显示,联动周边安防视频摄像机,进行视频监控确认,采用图像视频烟火探测进行,对重点区域进行早期烟雾和火焰识别。
(三)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技术
基于无线通信技术,实现现场突发事件紧急处理,将信息传送到数据管理平台,并由数据管理平台对警情进行即时处理。一旦发生警情可以做到快速响应、联网援助,可以通过一键应急报警系统可以有效地打击犯罪份子,实现平战结合。
(四)消防灭火演练系统
   系统采用带有充装、喷射、灭火、演练功能的模拟灭火器,其喷射物是水和压缩空气的混合物,具备可循环充装使用,在灭火演练过程具有绿色环保、无污染、低成本。
(五)校园安全监控数据管理平台
   将现有的安防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监控系统、消防报警系统、人脸识别、安全行为事件检测、车辆识别等各个子系统进行数据整合、数据分析,综合研判,对校园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估,实现校园安全监控管理一张图、数字化校园安全管理平台,并与合肥公安局进行数据交互、互联互通。

18

智能停车管理系统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电子信息

智能停车管理系统的核心是利用地磁检测的原理实现停车位是否有车辆停放的无线传感器。结合停车管理系统平台和APP或公众号等用户终端,通过把停车位信息的采集可实现停车诱导、辅助收费等功能。可用于停车场或者道路的停车管理。

19

粮食水分在线传感器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电子信息

粮食水分在线传感器是可用于粮仓内粮食水分在线监测或粮食烘干机的粮食水分在线监测。具有检测精度高(<0.5%),防磷化氢熏蒸、检测速度快、使用方便等特点。在粮仓应用场景突破了粮食储藏行业几十年的难题,使得在线水分监测成为可能,为粮食储藏的安全和经济效益提供保障。在烘干机应用场景比传统水分检测方法更精确和实时,有效反映粮食烘干程度,且成本显著降低。

20

基于多源大数据融合技术的重点人群疫情防控智慧监测大平台

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

大数据应用

通过分析移动互联网数据,一可迅速找到确诊、疑似病患所途经的地理位置,找出附近可能接触过的人,列出这些人的手机号,支撑地方公安、社区等立即组织隔离;二是可为各省市县分别实时统计每天有多少人从疫区、外地达到本地,流入流出人口数量具体多少,列出这些人的手机号,进而支撑地方政府部门调配疾控资源;三可圈定特定机场、火车站等地图区域,精细统计人员数量等。该平台自2020年1月28日开始,已为27省网信办与公安厅输出疫区人口迁移数据。
1. 危机疫情期,政府相关部门开展社会治理,重点人群管控,未知感染者追踪筛查的数字化信息化手段的需要。该系统对重点疫情人群防控,找出近期接触的潜在感染者。服务于政府部门对复工复产、人口流入流出又有急迫的统计需要。
2. 社区、民众查询疫情患者路径、辖区是否有患者驻留的数据化管理工具的需要。疫情期间,目前政府部门仍手工问询确诊人员的历史轨迹,并在政务公开平台上公布。但时效性和回忆准确性都难以确保。本平台接入的数据是病患人群真实的历史移动轨迹,可输入手机号并自动导出位置文件,经本地监管部门认可直接在隐藏手机号的情况下,在页面地图上展示位置,供社区管理者和民众查看,时效性极大提升。

21

一网畅行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大数据应用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防控组技术支撑单位,基于国家卫健委、公安部、交通运输部、民航局和铁路总公司等国家权威实时数据,综合运用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研发了复工复产通用管理系统,让有风险的人群得到有效管控,让健康的人群有序流动,科学精准判断区域风险等级,辅助各级领导决策,为扎实做好疫情防控下的复工复产和员工安全保障工作提供全流程有效管控技术支撑。累计服务人次超3.5亿次,向有关机构提供疫情研判专报555份。在安徽,系统已接入政务服务皖事通平台,社会公众可通过皖事通APP登录、查询,此外,联合滴滴出行、美团、顺丰等企业,充分融合大数据资源,为公众安全生活提供科技保障,打通百姓生活最后一公里,助力安徽早日实现抗疫的全面胜利。

22

中国可再生癌症原代细胞生物银行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肥中科普瑞昇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生物医药

本项目依托具有自识产权的新型癌症原代细胞体外扩增技术,建设全球最大、癌症类型全覆盖的癌症原代细胞生物银行(细胞工厂)。项目围绕生物医药领域亟待解决的制约癌症基础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以癌症原代细胞可再生技术为核心,汇聚大健康资源,集成大健康数据,支撑大健康科学, 以此来推动大健康产业,实现资源-科学-技术-产业联动发展的创新产业模式。

23

抗病毒核苷类似物原料药规模合成工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生物医药

以核苷类似物为代表的抗病毒药物在攻克新型冠状病毒方面具有很大潜力,但其原料药的规模级制备存在合成步骤复杂、总产率低、多个药物中间体提纯需要使用柱色谱分离等瓶颈。中国科大化学院以实现系列抗病毒核苷类似物药物的高效合成与规模级制备为主体目标,重点攻关核苷类似物原料药的规模化合成工艺与制剂研制。经过反复摸索,研发团队突破性地实现了一锅公斤级制备、创新发展了卤代碱基类似物的高效合成方法,不经色谱柱分离,适合工业级放大生产;创新性地提出了'大位阻金属有机反应物替代”、“多重保护基”等策略,优化了碱基类似物与糖环偶联的关键性步骤,成功实现规模级制备。学院与医药公司开展合作,转移关键性合成工艺,为实现原料药的规模化生产、构建抗新冠病毒核苷类似物筛选库、解决国内和国际研发抗病毒核苷类似物药物的紧急需求提供了强有力保障。此外,学院无偿为大连化物所等近10个兄弟院校提供样品,供国内科研机构在生物医药领域开展抗病毒相关的基础研究。

24

一种新型基因工程抗炎药物TSG-6成果转化

安徽医科大学

生物医药

抗炎药是临床上第二大类药物。但目前临床上常用非甾体抗炎药和激素使用存在肝肾毒性、诱发溃疡出血等毒副作用。本课题组研究发现,国际上近期确认的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基因6编码的“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6(TNF-α-induced protein 6,TSG-6)”为一种新型抑炎因子,并首次发现该蛋白具有长效抗病毒活性。本课题组采用基因工程原核与真核细胞上清高效可溶性表达技术,已制备出重组TSG-6蛋白,且该蛋白表达量达到35%以上,纯度达90%,建立了与规模化生产相匹配的高密度发酵工艺和纯化工艺;中试生产的样品经病毒急性感染的小鼠肺炎模型和仔猪腹泻模型等体系验证,均发现该产品能够明显地抑制炎症反应,保护受损组织,减轻临床症状;疗效优于现有市场的主流抗炎药物。该产品为自主研发,适宜工业化生产,具有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等病毒性感染以及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的作用。

25

2019-nCoV冠状病毒突触蛋白的多表位特异性阻断分子研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生物医药/抗体药物

应对2019-nCoV新型冠状病毒突发疫情,本项目设计开发了病毒Spike蛋白的多表位特异性抗体。新型冠状病毒利用外壳刺突蛋白(Spike蛋白)识别人体ACE2受体后,通过结构变构介导病毒—宿主细胞融合,将病毒遗传物质注入宿主细胞。病毒RNA在宿主细胞内大量扩增翻译,组装更多病毒颗粒,引发疾病。 多层面阻断S蛋白的功能发挥将是有效的抗病毒手段。本团队一方面利用之前设计的全合成酵母和噬菌体抗体展示文库;另一方面,本项目在伦理委员会的支持下,采集了康复病人的血液样本并提取了mRNA,制备了免疫抗体展示文库。利用以上文库和不同的Spike蛋白片段,快速完成了体外筛选。最终,本项目获得了Spike蛋白RBD、S2以及含HR2结构域的特异性抗体,它们分别可以阻断病毒的受体识别和胞膜融合过程。通过这些抗体的多方位协同阻断,全面抑制病毒的感染,有望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6

托珠单抗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临床诊疗

本团队研究发现托珠单抗可用于阻断新冠肺炎的“炎症风暴”。前期对21例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中发现,患者在发热、氧合改善显著,且炎症指标明显下降,影像学吸收,平均住院日低于全国水平,并且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其中包括危重症患者4例,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预印本《chinaXiv》上。本研究成果得到国家卫健委及中国红十字会的充分肯定,3月3日,该方案被推荐列入国家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七版向全国推广。并派出专家组在武汉14家定点医院协助指导托珠单抗在重型新冠肺炎的应用,截至3月23日,已有505名患者接受该方案治疗,效果良好,无一例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有效提升了武汉地区重症患者救治的成功率。托珠单抗方案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目前已和意大利方面签订合作协议,在意大利已应用60余例,初步结果显示大部分患者症状改善明显,已在伊朗德黑兰医科大学的2所附属医院开展托珠单抗的临床试验,并被美国麻省总院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推荐应用。

2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早期康复治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康复医学科

医学技术应用

新冠肺炎患者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常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9%)、急性心脏损伤(12%)和继发感染(10%)等。已有研究表明在疾病急性期的病情稳定阶段,康复介入越早愈后越好。本项目在《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呼吸康复指导意见》和《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康复方案(试行)》指导下,结合安徽省新冠肺炎患者具体病情,制定有针对性的康复方案。通过本项目的实施,经过对隔离病房中的新冠肺炎患者进行早期康复干预的患者的心肺、运动和心理功能方面都有较为明显的改善,患者就医感受也显著提高,患者出院康复的延续也得到了保障。新冠肺炎早期康复作为我省首个深入隔离病房进行康复干预,开拓了新冠肺炎诊疗新思路,助力新冠肺炎“安徽方案”。与此同时,本项目一定程度上阐明了早期康复干预在新冠肺炎治疗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探索出了一套新冠肺炎隔离病房早期康复干预流程和设备使用操作规范,开拓了传染性疾病的早期康复技术流程,助力为我省康复事业的发展。

28

新型冠状病毒差异化快速检测及其致肺损伤机制的研究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应用领域

新冠肺炎是世界大流行的传染病,正在国内、国际流行。本研究之一基于临床实验室快速检测(抗原、抗体与定量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解决新冠病毒的抗原快速检测与研制新冠核酸标准物质制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提供一套解决方案,便捷、快速、适合不同病程,弥补单一、不同方法的不足。本研究之二探讨新冠病毒致肺损伤机制,首发在咽喉部,然后通过呼吸道、胃肠道进入机体。在呼吸道与相应细胞受体结合,是炎症风暴,还是氧化应激、血管损伤炎性渗出?炎症风暴始动因子与何种物质掌控炎症风暴的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29

基于等离子体技术的COVID-19医源性感染个体防控技术及效果评价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

公共卫生安全

项目团队利用自行研发的低温大气等离子体手持发射装置,系统地研究低温等离子体对医源性感染病原微生物的影响,通过将低温大气等离子体发射装置对COVID-19肺炎疑似及确诊患者预检、诊治、检验等医疗场所内医护人员穿戴的防护用具进行照射处理,检测经低温大气等离子体处理后病原体灭活率、病原体形态学观察,质谱鉴定病原体种类,证实低温大气等离子体在较短时间内对相关病原体的高效灭活性。并通过病毒灭活率反馈不断调整低温大气等离子体发射装置参数,研发出适合医护人员COVID-19医源性感染个体防控设备技术,最终达到降低新型COVID-19对医护人员的威胁,阻断高致病传染性疾病在院内传播的目的。

30

呼吸机排气口低温等离子体灭菌装置的研发及应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医疗消毒设备领域

1.项目基本情况:为贯彻落实国家、中科院及安徽省应对疫情工作相关部署,抓紧推动疫情防控应急科技攻关,结合临床一线防治实际情况和需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急科技攻关”专项项目——“呼吸机排气口低温等离子灭菌装置的研发及应用”(项目编号:YD9110002005)。研发的低温等离子体灭菌装置,可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排出的气溶胶进行消毒处理,从源头上控制含有致病因子的生物气溶胶在病室内的播散,造成的疾病传播。2.技术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低温等离子体技术;中科大附一院微生物临床检验和监测技术3.应用领域:临床呼吸道传播疾病防治4.前景:经气溶胶传播的致病微生物至少有百余种,占全部传播途径的首位。本装置实现对呼吸机排出废气的快速灭菌,控制机械通通气患者气溶胶播散,降低医院交叉感染的发生。通过转换接头实现低温等离子灭菌装置与不同型号呼吸机排气口的耦合,适用范围广,具有很大临床应用前景。

31

口罩纳米纤维膜产业化项目

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合肥分院

防疫器材

目前,国内、国际市场使用的膜过滤材料大部分是熔喷无纺布。与熔喷无纺布相比,纳米纤维膜具有孔径更小、孔隙率更高、比表面积更大、机械稳定性更好、疏水性更好、热稳定性更好的特点,使用纳米纤维膜做的口罩可有效实现PM2.5的高过滤效率,还可以有效过滤细菌和病毒,过滤效率高达99.9%以上,同时具备较好的容尘能力,具有优良的消毒抗菌能力,透气性好。2019年国内口罩市场规模已达到近300亿元,尤其在2020年初爆发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以后,口罩价格翻倍,更是出现的一罩难求的现象。据权威机构预测,2020年口罩行业市场规模在原有持续增长的基础上,将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达到700多亿元,预计在2021年即使会有一定幅度的回落,但市场规模仍会在500亿元以上。自2020年初新型冠状肺炎爆发以后,纳米纤维防护口罩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合肥市以及安徽省政府等各界领导的关注和支持,其中安徽中安在线和第一时间等多家媒体已对纳米纤维口罩做了报道。到目前为止已有省内外几家大型口罩生产厂家有意向要与我们合作并订购纳米纤维膜,其中合肥普尔德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已经在小批量生产。

32

可穿戴机器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

医疗装备

(1)2018年由军委科技委快速响应小组举办的“神经义肢技术创新竞赛整体系统组上肢义肢类获得一等奖”。(2)2018年由军委科技委快速响应小组举办的“神经义肢技术创新竞赛整体系统组下肢义肢类”获得优胜奖。 (3)2019年参加“超能勇士”外骨骼系统挑战赛项目冠亚军。

33

新型杀菌阻隔材料及防护制品的创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防疫器材

俞书宏院士团队以自主研制的新型高表面极性生物质纤维材料和极高效的纳米杀菌材料为原料,通过仿生微纳结构设计与化学调控,成功实现了新型杀菌阻隔材料的制备。为克服现有医用防护服存在阻隔效率低和透湿(气)性差等缺陷,成功研制了一款具有高强度,高抗渗透性,高病菌阻隔率和高透气透湿性的新型生物质基医用防护服,各方面性能均超约现有的商用医用防护服。自主研制了系列新型杀菌阻隔材料,将其成功应用于新型高效灭菌、阻隔性能优异的防护口罩、医用防护服的研制和生产,替代了市场紧缺、价格昂贵的熔喷布。该方法简单、快速、普适性好,可以与现有口罩、防护服生产线相结合,实现高其批量化生产。为今后新型防护制品的研制(新型口罩,医用防护服,防菌和雾霾智能窗,空气净化系统等)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已经申请中国专利和正在申请国际专利。

34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抗体检测试剂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广州康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医疗装备

中科大生医部金腾川教授与中科大一附院感染院高勇教授、马筱玲教授,协同广州康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发了化学发光法IgG/IgA/IgM 诊断试剂盒。该试剂盒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优点,适合与核酸法联用,用于对疑似病例进行临床确诊筛查。该试剂盒正在进行临床验证和快速临床审批。

35

等离子体生物技术医疗污水处理成套设备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防疫器材

该项目由黄青教授团队与中科华鹿(合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核心技术入选《安徽省水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2018年度)》,产品入选国家级《新冠肺炎疫情防治急需医学装备目录(第四批)》。本设备能够高效杀菌灭毒,整个过程无需添加药剂、无二次污染、能够有效切断新冠病毒经污水传播。设备已应用于多地新冠疫情隔离点污水处理,如:亳州市、合肥市肥西县、蜀山区、肥东县、瑶海区等隔离区安装、调试,成功运行。设备已应用于多地新冠疫情隔离点污水处理,如:亳州市、合肥市肥西县、蜀山区、肥东县、瑶海区等隔离区安装、调试,成功运行。

36

毫米波汽车防撞雷达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其他高新技术领域

车载毫米波雷达主要应用于汽车防撞预警,通过对车辆周围物体进行探测和回波信号的识别处理,获取目标的相对位置、速度及危险时间,从而实现对车辆潜在危险做出及时预警和控制,保障行驶安全。相对光学等探测方式,毫米波雷达可全天候工作,能有效克服夜间和不良天气(阴霾、雨、雪、尘、雾等)的影响。按照频率,主要分为24G雷达和77G雷达。主要功能应用:盲区监测功能(BSD)、换道辅助功能(LCA)、倒车横向辅助(CTA)、后碰撞预警(RCW)、开门预警(DOW)、前方碰撞预警(FCW)、自动紧急制动(AEB)、自适应巡航(ACC)。

37

超级针X射线成像系统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其他高新技术领域

38所基于高亮度超级针X射线源技术,自主研制核心部件微焦点X射线管并集成开发国内首台超级针X射线成像系统,以具有极小焦点(微纳米级)的X射线源作为辐射源,获得高清晰的实时图像。主要由X射线发生装置(射线源)、机械运动机构(运动平台及载物台)、信号接收装置(X射线探测器)、辐射防护装置(屏蔽机柜)、图像处理软件及工作站等构成,具有微纳米级的缺陷识别和检测测量功能,细节分辨能力0.75微米,电压范围10-160kV,具有高分辨率、高对比度、多材料检测、低能成像等性能优势,铜、铝、硅、陶瓷等轻元素材料成像性能优势突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能源电池、汽车电子、国防军工、基础科研等领域。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申请专利30项,获8项国际发明专利。超级针X射线源技术还可应用于医疗影像设备的开发,如胸透X光机、乳腺X光机、牙科CT等,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有望形成百亿规模新兴产业。

38

毫米波汽车雷达芯片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其他高新技术领域

面向智能驾驶和无人驾驶领域,中国电科38所自主研发的77GHz毫米波雷达传感器芯片,基于RF CMOS技术,集成多路雷达收发前端、波形发生器和数字预处理等电路,创新性地实现了多路雷达天线封装集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打破了国外垄断,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

 

卧涛科技一直专注于为企业服务,包括项目申报、知识产权、软件开发、融资贷款、可研报告、科创板精选层、科技成果评价等等,欢迎大家前来咨询。需要咨询或者代理申请的企业单位可以免费咨询卧涛小编为您在线解答指导!

政策专人免费指导电话:19855109130(可加v),0551-65300586

QQ:2885169026

 

更多政策详情点击:在申报项目政策汇总

 

 

百度统计(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