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各区县共56个名额!2023年蚌埠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条件、补助、流程和指南

文字:[大][中][小] 2023/7/21  浏览次数:1648

2023年度蚌埠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启动,蚌埠市各区县共56个名额。下面来详细了解2023年蚌埠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条件、补助、流程和指南,蚌埠市、固镇县、怀远县、五河县、龙子湖区、蚌山区、禹会区、淮上区、高新区、经开区有想要申报科技计划项目的,可以咨询小编了解。

蚌埠市科技计划项目免费咨询:19855108130(手机/微信)

 

一、蚌埠市科技计划项目类别和支持强度

 

(一)项目类别。2023年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分为四类,即高新技术类、农业类、科技惠民类和长三角科技合作项目。

 

(二)支持强度。高新技术类和长三角科技合作项目按照30万元/项给予支持,农业类项目按照20万元/项给予支持,科技惠民类项目按照10万元/项给予支持。

 

二、蚌埠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条件和要求

 

(一)总体申报条件和要求

 

1.申报单位为蚌埠市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含安徽科技学院龙湖校区),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人才和科研基础条件保障,运行管理规范,科研信用记录良好。申报单位不得存在以下情况:承担省、市科技项目逾期未结题验收;申报截止日期前2年内有撤销、不通过验收项目。同一项目已获得财政资金支持或当年正在通过其它渠道申请财政资金支持的,不得重复申报。

 

2.项目申报单位须有一定的研发投入。申报单位为规上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不得低于2%,其他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不得低于5%(以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A104000期间费用明细表中的研发费用为准,如企业有资本化费用须另附证明;统计部门数据做重要参考)。由企业牵头承担的项目,企业资金投入不低于项目资金总投入的70%。申报单位为高校、科研院所、三甲医院及其他事业单位的,2022年度研发经费投入不得低于500万元(高校、科研院所、三甲医院以申报单位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为依据,其他事业单位以2022年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事业单位调查表中的JG1-08表数据为准),军事单位因保密需要,可不提供研发投入材料。

 

3.2022年度社保为零的企业(不包括2022年度新成立的企业)原则上不得申报;若因享受社保减、免、缓、退等政策导致2022年度社保为零的企业,须提供企业出具的社保为零的说明材料和企业缴纳社保所在地社保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2021、2022年度企业所得税为零的企业,应提供相关说明材料及企业纳税所在地税务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

 

4.项目实施周期一般不超过3年,具体实施周期在项目申报时明确。项目主持人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7周岁(按申报截止日计算);超过57周岁的,申报单位需出具其能完成项目实施的承诺函(如返聘、延迟退休等);项目主持人原则上应为申报单位正式职工,非申报单位正式职工的需与申报单位签订正式聘用合同,聘用时间须覆盖项目实施周期,且在项目实施期内,每年在项目承担单位从事研发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需提供主持人年龄、工作单位、聘用合同等相关佐证材料);项目主持人没有主持在研市级及以上科技计划项目或课题。

 

5.同一单位原则上只能申报一个项目(不含定向申报指标);2022年度研发经费投入不足500万元有在研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的承担单位原则上不得申报(以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A104000期间费用明细表中的研发费用为准,如企业有资本化费用须另附证明;统计部门数据做重要参考)。

 

6.由两个及以上单位合作申报的项目,牵头单位应与各合作单位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明晰各方责任、目标任务及项目资金额度,项目实施形成的固定资产及科技成果权益归属等。

 

7.申报单位和法定代表人、项目主持人等责任主体信用记录良好,并就信用情况作出书面承诺。归口管理单位应组织开展项目初审,分别在“信用中国”、“信用安徽”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对申报单位信用情况进行核查,申报单位和法定代表人、项目主持人信用存在问题的不得推荐。

 

(二)各项目类别申报条件和要求

 

1.高新技术类项目

 

(1)项目应围绕我市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数字创意等主导产业为主攻方向,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和发展,突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

 

(2)项目要有明确的研究开发内容、创新成果目标和产业化目标。产学研联合申请的项目需附合作协议,明确各方分工、知识产权归属等。

 

2.农业类项目

 

(1)申报主体应为市级及以上龙头企业。

 

(2)项目应聚焦种业、绿色食品、农机装备等我市农业农村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具有较强的创新性、示范推广性。

 

3.科技惠民类项目

 

(1)医疗卫生

 

①项目申报主体为以下机构:在我市的省属医疗卫生机构(综合三甲医院),须与市级医疗卫生机构联合申报;市属综合三甲医院、市属专科三甲医院;市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②支持省内领先或省内首次临床应用的新技术、新方法或特色新技术。

 

③科研指标需量化。

 

(2)资源利用与公共安全

 

项目应以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蚌埠、资源高效绿色高值化利用、碳达峰碳中和等领域为目标开展技术攻关、应用示范。项目应具有明确的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产业化绩效目标,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可行性。

 

4.长三角科技合作项目

 

(1)项目申报主体为我市与沪苏浙地区的高校、科研院所、技术领先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企事业单位。

 

(2)合作项目要对市重点产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申报书中有知识产权等创新量化合作成果目标。

 

(3)项目申报单位须与沪苏浙地区的合作单位就开展联合攻关达成合作协议,有明确分工,并在安徽省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系统内完成登记。

 

三、蚌埠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流程

 

(一)单位申报。各申报单位认真对照2023年蚌埠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见附件1),按照申报条件和要求,登录蚌埠市科技管理服务平台(http://218.23.143.62:8806),选择项目类别,在线填写《蚌埠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书》,并将相关附件打包后一并提交至归口管理单位。系统填报截止时间:2023年8月18日,逾期不予受理。企业和县(区)属事业单位由所在县(区)科技部门归口管理,市属事业单位由其主管部门归口管理,驻蚌高校院所、省属事业单位由各单位自行归口管理。

 

(二)审核推荐。各归口管理单位应强化主动服务,积极指导项目申报单位按规定时间完成网上申报工作,并对申报单位申报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及申报单位相关责任主体信用记录等进行审核,并于2023年8月23日前完成审核推荐,8月24日前将推荐函和项目汇总表(附件4)一式两份报送至市科技局创新发展规划科,逾期不予受理。其中由各县、区科技部门作为项目归口管理单位推荐的项目,项目支持经费按市与县按照3:7比例分担,市与区按照5:5比例分担。

 

四、蚌埠市科技计划项目指标分配

 

此次项目申报实行限额推荐,名额分配如下:

 

1.参考各县区2021年度研发投入总量、研发投入增速及2022年市级科技计划项目资金拨付情况等综合研究,各县区限额推荐指标见附件2;

 

2.为鼓励企事业单位加大研发投入,对研发投入总量大的单位单独分配1个定向申报指标,不占归口管理单位推荐指标限制,以获得2022年度蚌埠市研发投入十佳单位为依据(具体名单见附件3)。

 

五、蚌埠市科技计划项目其他事项

 

1.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改革精神,根据《蚌埠市深入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三年行动方案》(蚌办发〔2023〕4号)文件,经研究,决定在2023年立项的医疗卫生类项目中开展科研经费“包干制”试点工作。

 

2.鼓励项目承担单位大胆使用40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担任项目负责人和骨干;鼓励双链融合专员承担科研任务,鼓励技术工人参与企业研发活动。

 

关于蚌埠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直接咨询小编了解。

蚌埠市科技计划项目免费咨询:19855108130(手机/微信)

卧涛集团,2012年成立,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如公司注册、代理记账、专利申请、软著登记、商标注册、财税筹划、股权设计、软件开发、高企认定、可研报告、商业计划书、科技成果评价、百度首页排名推广、抖音运营等一站式服务,在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四川、陕西等地都有公司,10多年成功服务上万家企业,在业内拥有良好口碑。

 

附件1:2023年蚌埠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一、新材料领域

支持面向电子信息、空天信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高性能复合材料技术攻关及应用;支持面向芯片和集成电路制造的半导体、电子级化工材料、电子浆料、电子封装材料技术攻关及应用;支持面向新能源和新型高清显示的新一代高温超导材料和耐高温耐辐照材料等前沿材料技术攻关及应用;支持新型显示玻璃、显示模组、太阳能光伏玻璃、特种玻璃、环境友好墙体材料、绿色新型耐火材料、石墨烯材料、无机功能纤维等技术攻关及应用;支持面向电力与轨道交通等领域的橡塑复合材料、高性能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特种纤维等材料技术攻关及应用;支持生物化工等领域的可降解生物基材料、新型膜材料、新型气凝胶、新型高分子材料、化工新材料、无机功能材料与高性能催化剂等技术攻关及应用。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

支持面向先进存储、高端芯片设计、集成电路核心装备制造、新一代半导体、先进封装测试、智能传感技术、空天信息技术攻关及应用;支持面向类脑智能关键技术研究、智能人机交互技术、智能语音与自然语言处理关键技术、人工智能研究共性基础支撑条件建设、基于通信技术的人工智能应用的技术攻关及应用;支持面向新型显示的关键核心装备、关键核心技术、关键核心组件的技术攻关及应用;支持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攻关及应用。

 

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

支持面向高性能轴承、新型密封件、先进传动件、轻量化材料先进成形制造、超精密加工等方向的重要基础零部件与基础制造工艺技术攻关;支持面向先进制造、交通、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等重点行业开展重大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支持面向机械设计制造、数控、激光、新材料等多学科的增材制造共性技术研究;支持面向近净成型、激光制造、增材制造、智能传感与控制、智能检测与装配、汽车零部件等领域的智能制造装备研发;支持新能源汽车的“三电”系统、车载显示设备、车载传感设备以及通用零部件等领域制造工艺及技术攻关;支持智能工业机器人基础前沿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和应用。

 

四、生命健康领域

1.医疗卫生。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战略需求,着力提升我市重大疾病的防治水平以及危重症救治能力,聚焦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慢阻肺等重大慢性疾病,开展重大疾病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聚焦公共卫生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开展药物和疫苗、检测技术和产品、病毒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等重点任务研究。开发生物诊疗技术。开展不孕不育、出生缺陷等母婴健康相关疾病诊治新方法、新技术的临床研究,突破辅助生殖、遗传性疾病及出生缺陷防治、妊娠期并发症防治、子代健康风险评估等关键技术。开展精准检测试剂、个性治疗药物等研究。开展儿童心理、体质健康监测、干预与促进技术研究。开展老年多发疾病的病因及防控、适合我市老年人群的健康参数、营养与健康、营养与慢性病的防控等关键技术研究。

 

2.高端医疗器械。开展新型成像前沿技术、质控和检验标准化技术、多模态分子成像系统、新型断层成像系统、新一代超声成像系统、大型放射治疗装备、检验检测仪器、应急救援装备、医用有源植入式装置、生物医用植介入体的研发。开展细胞成像、流式细胞仪等生命科学仪器及体外诊断试剂的研发;支持新型医用光学设备、智慧医疗、系统康复设备研发;开展生物医用材料、新型高值医用耗材、手术辅助机器人、高性能的激光、超声、等离子、高频等新型手术器械研发。

 

3.新药研究。开展药物分子设计与优化技术、分子标志物发现与靶向药物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展新型抗体、新型疫苗、肿瘤精准治疗、抗病毒药物及手性药物等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支持抗癌抗肿瘤类、抗新冠病毒类、抗感染、心血管类、老年病用药、儿童用药、干细胞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研制。

 

4.中医药传承创新。挖掘和传承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精髓,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开展新安医学经典名方临床应用研究。开展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妇科疾病、脑病和慢阻肺等疑难疾病的中医、中西医临床诊疗方案研究。开展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院内制剂开发和质量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

 

五、数字创意领域

支持面向智慧环保、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建设方向的信息技术服务研究与开发;支持面向现代物流、交通运输、公共事业等重点领域的云计算环境下高性能、高可靠、高安全的技术产品与应用;支持利用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开展可信计算、透明加密、云安全、大数据安全、移动安全等信息安全技术研究及应用。

 

六、农业农村领域

1.种业技术。围绕我市主要粮食作物、大宗经济作物、园艺作物、特色经济作物,以及畜牧业、禽业、水产业,以丰产、提质、增效为目标,开展作物育种、动物规模化育种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等科技攻关。

 

2.绿色食品。重点开展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关键技术及标准化生产模式研究。围绕我市优势特色农产品的加工转化增值需求与新型食品消费需求,以粮油精深加工、畜禽水产品加工及果蔬加工、功能食品制造、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为重点,加强农产品加工共性关键技术创新。

 

3.农机装备。围绕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对信息智能技术的需求,以精准控制技术与智能农机装备、农业传感器与大数据系统、商务智能模式创新与农产品电商平台、智慧村镇关键技术为重点开展研发、应用与示范。开展共性关键技术、重大装备、智能化技术等方面的研发和示范。开展土壤养分、土壤重金属与有机污染物等快速检测传感器件与装置研制。开发作物本体实时监测仪器与设备产品。研发农业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大数据云平台等农业农村大数据系统。

 

七、资源利用与公共安全领域

1.资源利用。瞄准资源高效绿色高值化利用、资源型城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及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等主要目标,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成套装备,推动资源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构建区域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的高水平技术支撑体系,全面提升资源利用科技创新能力。

 

2.公共安全。以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蚌埠和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重点围绕社会安全、城市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生产安全、防灾减灾、生物安全等关键领域部署优先发展任务,开展技术攻关、应用示范和科学普及,以主动保障方式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全面提升我市公共安全领域自主研发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附件2:2023年蚌埠市科技计划项目各县区限额推荐指标

 

县区

推荐指标数

其中:特定指标

怀远县

6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项

五河县

6

 

固镇县

6

 

龙子湖区

6

 

蚌山区

4

 

禹会区

7

 

淮上区

6

 

高新区

11

 

经开区

4

中国传感谷1项

全市合计

56

 

 

附件3:2022年度蚌埠市研发投入十佳单位

 

序号

单位名称

1

华东光电集成器件研究所

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

3

安徽财经大学

4

蚌埠医学院

5

蚌埠学院

6

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7

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

8

安徽科技学院(龙湖校区)

9

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三一二地质队

10

安徽水利开发有限公司


百度统计(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