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级新产品鉴定申报条件
▪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申报条件
.
关于<江苏省“数动未来”融合创新中心>的申报条件、认定条件、申报重点、申报方式、申报材料及申报流程如下。
政策解答指导:15005600923
江苏省“数动未来”融合创新中心认定奖补
江苏省/无锡市:最高50万
无锡市/宜兴市:50万
江苏省“数动未来”融合创新中心申报条件
1、融合创新中心由省内企业牵头,联合相关企事业单位、高校和科研机构、应用单位等共同组建,重点从事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互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创新。由企业牵头、1家以上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事)业单位、1家以上的融合应用单位联合申报。牵头企业与各参与组建单位需签订融合创新中心联合组建协议。
2、牵头企业为我省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互联网、区块链等领域龙头企业,2018年度相关业务收入应不低于1000万元。
3、由企业牵头、至少联合融合创新中心研发方向领域产业链上下游1家企(事)业单位、1家应用单位联合申报。牵头企业与各参与组建单位需签订联合组建协议。
江苏省“数动未来”融合创新中心认定条件
1、融合创新中心创新目标和任务应体现创新性,具备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标准、新应用特点。
2、融合创新中心开展的创新活动应体现所在产业领域的重大创新需求,有利于推动相关产业实现重大突破,形成产业核心标准,支撑和引领产业创新。
3、融合创新中心开展的创新活动应具有较强的产业带动作用,有利于集聚创新资源,形成产业创新链。
4、融合创新中心实施的创新任务应有利于解决产业发展的关键和共性技术,有利于解决应用和模式创新问题,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江苏省“数动未来”融合创新中心申报重点
1、围绕“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标准、新应用”,提出重大创新方向,承担相关领域重大项目组织实施,开展战略技术、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推动重大科技成果熟化、产业化,加快共性关键技术转移扩散。
2、集聚开放创新资源,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突出开放创新,协同相关领域上、中、下游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投资机构等创新力量,打造融合创新型产业集群。
3、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创新创业,充分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搭建专业化创新创业平台,加强资源开放共享与产学研用合作,打造集大中小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个人创客协同互动的众创平台,带动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4、推动融合创新中心各成员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健全相应自律机制,促进公平竞争,提高综合素质,维护自身利益,促进融合创新中心健康发展。协助融合创新中心各成员单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各类技术与应用专业培训、大型活动和学术研讨,不断提高融合创新中心研发和运营能力。
5、协助融合创新中心各成员单位开展国际创新合作,组织融合创新中心成员单位承担部省国际合作计划项目,带动相关企业及高校、科研院所充分利用国际创新资源,在更高起点上提升创新能力。
6、吸引金融、创业投资机构参与融合创新中心,为融合创新中心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支持和金融服务。
江苏省“数动未来”融合创新中心申报方式
书面申报材料须由各设区市、省管县(市)工信部门统一汇总后报送至我厅大数据产业处,纸质申报材料包括:申报主体所在设区市、省管县(市)工信部门正式行文的请示件、《江苏省“数动未来”融合创新中心组建方案申报书》(附件2)、年度“数动未来”融合创新中心申报汇总表(附件4)。纸质材料,按A4纸规格装订成册,一式2份。
江苏省“数动未来”融合创新中心申报材料
《江苏省“数动未来”融合创新中心组建方案申报书》
1.基本情况表
(1)融合创新中心基本情况
(2)组建单位基本情况-企事业单位
(3)组建单位基本情况-高校/科研院所
2.组建融合创新中心必要性分析
联合组建创新中心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目标任务、预期经济和社会效益等。
3.组建融合创新中心可行性分析
预期目标、关键任务、技术实现路径、预期成果和技术水平;市场、技术、知识产权、应用推广等方面的风险分析及其对策;各参与单位为完成预期目标的技术、人才、机制、设施设备优势等。
4.融合创新中心组建方案
中心建设思路、中心定位、三年目标任务、组织框架、管理与运行机制、人员构成、研发投入计划、场所及经费保障、成果与知识产权分配机制、时间进度安排、各参与单位工作分工等。
5.融合创新中心核心人员名单
(1)主任
(2)副主任(每个参与单位一名)
(3)核心团队成员
6.各参与单位承担地市级以上政府资助项目及课题情况
7.高校科研院所团队负责人及主要骨干人员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及课题情况
8.各参与单位相关资质荣誉证书、相关证明材料等(扫描件)
9.各参与单位组建合作协议(扫描件)
江苏省“数动未来”融合创新中心申报流程
1.在线咨询:15005600923
2.启动评估:专家团队上门评估,技术交底,立项启动申报
3.申报项目:组织申报材料,聘请专家预审,保证材料质量
4.项目公示:累计服务1万+企业通过认定
5.后续服务:实时关注政策动态,随时为企业匹配相应政策,辅助企业获得奖补或荣誉资质